
國門之恥機場淹水 航空城計畫急需啟動
一場驟雨、國門遭淹,機場3萬多名旅客坐困孤島超過8小時,延誤航班逾200,國際機場成了「水上機場」,不只老外搖頭嘆息,連總統與閣揆也震怒,但事後究責中央與地方卻互推責。專家建議重新檢視航空城計畫,通盤性整治機場,不能頭痛醫頭、腳疼醫腳,否則難保這種國恥再次發生。
桃園機場6月2日因周邊地區受鋒面影響,引發局部大雷雨長達2小時,創桃機史上紀錄,瞬間降下100厘米的驚人雨量,高速公路通往桃園機場的聯絡地下道,因埔心溪水倒灌,水深達8公尺。桃園機場一度停止作業,飛機在滑行道上塞機,直到雷雨當空警報解除,停機坪開始才恢復地面作業。
因為航班大亂,耽誤行程的旅客只能焦急等待,旅客從國道高速公路聯絡道過來機場,卻因淹水無法通行,不得已的情況下,包括外籍遊客在內,只能拉著笨重的行李,徒步繞道趕到機場,這樣宛如逃難般的畫面,讓台灣丟臉丟到國際。
但桃機淹大水,誰該負責?交通部和桃機公司炮口一致的說,是機場旁的埔心溪上游漂流木與大量垃圾堵塞,導致溪水暴漲倒灌,但桃園市政府駁斥,根據消防局監測,埔心溪上午最大時雨量87毫米,水位距離警戒線仍有0.91公尺,沒有潰堤跡象,機場淹水是因滑行道修復排水工程未完工,雙方互推責任。
專家則指出,機場一二航廈除了有設計問題外,其腹地不夠擴建,跑步及排水道又沒有統一整治規畫,才是造成逢雨必淹的狀況,希望政府重新檢視航空城計畫,必要性率先推動「蛋黃區」的區段徵收與土地重劃,進行整體機場的重建與重置,如此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桃園航空城計畫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納入徵收必要性正式聽證會議今年5月落幕,桃園市政府宣示,全案自此進入都市計畫檢討階段;雖然桃園市長鄭文燦表達全力支持「綠色經濟版桃園航空城」,但中央政府卻沒有積極態度,讓航空計畫懸而未決。
桃園市航空城發展協會、桃園航空城地方促進會,也曾到桃園航空城願景館發動「捍衛航空城、重大建設在桃園」請願,民眾也希望新政府應拿出迫力及實施力,解決目前機場包括淹水等設計不良的冏況。
